0—3岁娃“托育难”怎么办?家长们关心的问题,现在有最新答复了。今年以来,民革省委员会和省政协委员罗敏、杨光、李再丰、杨忠奇等纷纷就托育话题提交提案,探讨完善托育这项重要的社会支持体系,有效减轻家庭的养育负担。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多部门进行了答复。根据答复,接下来,广东将深化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托育服务试点;统筹0—6岁育幼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积极开设托班。同时,推动普通本科高校、职业学校与托育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加强托育人才培养工作。 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积极开设托班 省卫生健康委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广东全省提供托育服务的市场主体6100余家,提供托位32.8万个,入托婴幼儿18.92万人,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2.74个。 但这一数据距离众多家庭的期待还是有不小差距。这体现在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强烈,但普惠性机构托位仍然有限。 因此,《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少于5.5个。 要从2.74提高至5.5,这意味着在近两年广东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需要实现“翻一番”,并且要实现普惠性。 如何才能做到?罗敏在提案中提到,广东普惠托位问题在于公办占比偏低,以民办机构为主且运营成本偏高,托育机构收托率也较低。建议出台落实配套服务措施,加强幼儿园托班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 李再丰建议,加大民办幼儿园、托育机构政策支持。建议省政府制定出台3岁以下婴幼照护补助标准及配套资金,将依法依规备案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及普惠性托育机构纳入奖补范围,更好地为婴幼儿照护服务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民革省委员会在提案中建议,加快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对此,省卫生健康委在答复中表示,广东有效增加服务供给,推进托育服务多元化发展。其中,推动各地市及其辖区和省属、部属医药院校附属公立医疗机构利用自有资金和场地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全省100余家公立医疗机构规划建设托位超过6000个;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鼓励各地新建幼儿园按有关标准设置适当比例的托班,全省已有4000多所幼儿园开设托班;开展“托育无忧”公益行动,首年免费为全省2000余家已备案托育机构的在托婴幼儿提供意外责任险,有效降低托育机构运营风险,提升家长送托意愿。 省卫生健康委在答复中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托育服务支持力度,指导各地深入开展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积极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不断健全托育服务体系。 同时,广东还将深入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工作。组织实施好普惠性托育服务认定和管理办法,推进医育结合工作深入发展,推动建设示范性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县级托育服务机构,深化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托育服务试点,鼓励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统筹0—6岁育幼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积极开设托班。 推动学校与托育机构协同培养托育行业人才
编辑 | 粤婴协林沐
来源 | 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