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9 17:57:35
全文刊登于《广州日报》2025年7月7日 A4版: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时。
全文如下
▼
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不仅关系着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减轻家庭养育的时间成本和经济压力、缓解生育养育焦虑,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之所盼,人大所向。在2024年初召开的广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邱琇等36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以监督议案决议落实为抓手,推动政府加快构建多元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百姓对“幼有所育”的期盼。 2025年6月,广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议案的决议〉的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一年多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下,市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推进全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6月,全市可提供托位数超11万个,较2024年7月增加2.7万个,增长32.1%。
代表聚焦群众所需联名提出议案 人大持续监督推动托育扩容提质 “忙工作的同时,无法照顾年幼的孩子。”面对这样的难题,托育服务就成为了很多家庭最为迫切的需求。 老百姓关心的事,就是人大要推动办好的事。近年来,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持续聚焦托育服务这一重要民生课题,精准发力、持续监督,全力推动全市托育服务扩容提质,帮助老百姓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就把托育服务作为监督重点。市人大教科文卫委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关于广州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和该调研报告。此项监督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托育服务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发现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 为推动解决托育服务存在的问题,2024年1月,邱琇等36名代表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联名提出关于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议案从民生角度出发、从问题导向着手,提出了明确托位目标、扩大供给、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机构备案制度等相关建议和意见。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工作,2024年3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的审议结果报告,并作出决议,要求市政府全力推进托育服务各项工作。这是本届市人大首次就代表议案作出决议,市政府专门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同年7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议案决议的实施方案,作出落实“实施方案”的决议并印发市政府实施。 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议案决议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的报告,持续跟踪监督市政府推进托育服务工作进展。
普惠托位增5.4万个增长284.4% 普惠托育规模居全省首位
托育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市政府大力构建全方位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将托育服务工作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目标任务,制定国家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1+10”系列实施方案,明确年度重点工作。落实由分管市领导担任总召集人的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一季度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及时调度解决重点难点任务,经验做法得到省卫生健康委充分肯定。 稚嫩的童声从越秀区建设街普惠托育园飘出。“这大半年实在太幸福了!”看着孩子们嬉笑奔跑,小永妈妈梁女士眼角含笑,分享着改变,“宝宝没入托前,我们每天‘疲于奔命’;现在早上送来,傍晚下班接回,孩子开心,我们的负担也轻了不少。” 据介绍,通过街道免租金供场地、居民价水电等“应免尽免”政策,越秀区街道普惠托育园月均托费仅为市中心市场价的50%。价格亲民,服务却丝毫不打折扣,托育园除提供专业照护外,还搭配幼儿语言启蒙、感统训练等课程。区妇幼保健院还定期派驻医生指导,从日常护理到健康监测层层把关,让家长们真正实现“放心托、安心育”。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像越秀区建设街这样的普惠托育园越来越多,全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广州托育工作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综合督查典型经验,“越秀区积极探索普惠托育一体化发展”获省“百千万工程”首批民生领域改革典型案例。市卫生健康委牵头主办的“关于尽快推进落实在一街(镇)、一社区建立0—3岁婴幼儿普惠托育机构的建议”荣获2024年度广州市各级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十大优秀案例。 截至今年6月,全市可提供托位数超11万个,较去年7月决议实施前增加2.7万个,增长32.1%。因更多托位转为普惠,普惠托位数增加了5.4万个,增长284.4%,占比上升至66.1%,服务规模位居全省首位。 “托育服务是千家万户的‘刚需’。市人大常委会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议案落地见效,这份‘答卷’令人振奋!” 议案领衔代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女保健部部长邱琇对议案办理成效给予很高评价。她表示,代表们的议案能迅速转化为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全市托育服务取得显著进展,正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体现,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温暖的注脚!
全省首创“一街(镇)一普惠” 建成社区(村)托育点1334个
越秀区建设街普惠托育园除提供专业照护外,还搭配幼儿语言启蒙、感统训练等课程 为增加托育服务供给,更好地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市政府搭建多元化普惠托育供给体系,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 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是集示范引领、服务指导、人才培训、便民服务于一体的产学研托育综合服务平台,是托育服务体系的“脊梁”。天河、黄埔、番禺、从化、增城5个区级中心已经开园运营。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全省唯一获得国家支持的市级综合服务中心项目,预计9月正式运营。 为方便老百姓就近享受托育服务,广州市在全省首创“一街(镇)一普惠”,采取公建民营为主的运营合作模式,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街(镇)普惠托育园。目前全市所有街(镇)已完成选址,86条街道建成开园,做法获省卫生健康委肯定并推广。同时,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大力发展嵌入式社区托育,已建成社区(村)托育点1334个,打造54个“向日葵亲子小屋”服务阵地。新建居住区100%配备托育服务设施。 依托现有幼儿园的优势资源开设托班,可推动托幼服务一体化发展。市政府鼓励幼儿园开设托班,推动空余学位灵活转化为有效托位。番禺区探索利用闲置幼儿园资源与政府机关、用人单位等合作开展托育服务,有效形成“托幼一体化”建设的新模式,目前幼儿园开设托班超900个,新增托位数超1.9万个。 用人单位办托、国有企业办托是扩大托育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市区两级工会推动84家用人单位开展托育托管服务,惠及职工子女5000多名。全市共创建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7家,稳居全省首位。越秀集团、广州工控集团、珠江实业集团、广州文化集团等国资企业积极参加托育体系建设。 “突出普惠托位供给,高标准推进‘一街(镇)一普惠’建设,实现所有街(镇)100%全覆盖,实现80%社区建有托育点,新建住宅小区托育服务设施100%覆盖。”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统筹推动国有企业、产业园区等提供托育服务,推动湾区托育人才共建共享,举办托育人才技能大赛,有效提升托育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统筹规划托育服务供给结构与布局 满足人民群众“方便可及”送托需求
为深入了解市政府推进托育服务工作进展,今年,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按照“掌握情况要全、思考问题要深、反映问题要准、提出建议要实”的要求,对《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议案的决议〉的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赴白云、海珠、花都等区了解实施方案落实情况,听取区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实地调研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情况,走访6家提供托育服务的单位,并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等9个市级部门落实实施方案工作情况汇报。联动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托育服务工作专题调研,听取省、市人大代表的意见,共收到意见建议48条。 结合调研和审议报告情况,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提出建议,统筹规划全市托育服务的供给结构与布局,结合出生人口变化情况持续优化各区、街(镇)的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数指标,加大“一街(镇)一普惠”建设力度,指导各区科学做好公建民营托育机构的选址,盘活现有资源,确保到2025年底完成街(镇)普惠托育园全覆盖的目标,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方便可及”送托需求。 同时,要求政府强化“托幼一体化”管理职责,加强对幼儿园开设托班的支持指导,明确幼儿园开展延时托、计时托、寒暑假日托的收费标准、托班师资要求,指导幼儿园做好托班硬件设施改造。 “要努力让更多家庭享受安全、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实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强化责任落实,不断推动政府提升托育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 |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