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14:32:43




“三孩”时代

娃谁来带?

“幼有善托”

“托育回暖”




导读



谁来带孩子?这是当下很多家庭面对“生育”话题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前,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了不少托育机构发现——看似解决了带娃难题的托育机构也面临着招生难的困境。这厢是家庭带娃难的刚需,那厢托育机构并没有想象中门庭若市。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落差呢?

image.png






现状:托育有需求,但供给明显不足


      国家卫健委8月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郝福庆介绍,国内调查显示,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城市中超过1/3的家庭有托育需求,但供给明显不足,特别是普惠性服务供不应求。各方研究和国际经验也表明,发展托育对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育意愿,具有显著效果。

  托育服务并不是新事物,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许多女性在生娃之后,走入工厂、单位成为生产力,为了分担职工孩子的抚育工作,托儿所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托儿所渐渐消失了。

image.png

  201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来开展婴幼儿的照护服务。不少早教专家认为,《意见》的出台可谓托育行业开始进入政策规范化发展阶段的“标志”。因而,托育机构在2019年迎来新的“元年”。

  

但是,市场上0—3岁的托育机构与托儿所有本质的不同。30年前的托儿所一切经费都来源于工厂、单位的营收,属于社会福利性质,所以几乎所有托儿所都是免费的,即便需要一些其他费用,数额也会非常少。而市场上的托育机构每月收费至少2000元,有的甚至高达上万元。

  “谁来带孩子”是摆在不少家庭面前的难题。职场妈妈最多六个月的产假,产假一结束,就面临着带娃的难题。有些家庭有老人帮忙,有些家庭会请保姆帮忙带孩子。对于那些既没有老人帮忙,又不放心保姆带孩子的家庭来说,托育机构是他们的必然选择。




问题:托育机构“有点难”


招生难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新设立早教和托育相关中心点达1964个,其中经营托育业务的1528个,经营早教业务的489个,意味着我国托育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0至3岁婴幼儿约4200万,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调查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为5.5%左右,供需缺口还很大。

  根据OECD Family Database(经合组织家庭数据库)的数据,2016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由38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成员中3岁以下儿童入托率平均值为33.2%。有10个国家3岁以下儿童入托率超过50%,其中最高的丹麦达到了61.8%,比利时、冰岛、法国、以色列、荷兰、挪威等国家也接近60%;有7个国家3岁以下儿童入托率不足10%,其中最低的土耳其仅为0.3%;东亚地区的韩国和日本分别为53.4%和22.5%。我国的入托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成本高

家住广州市海珠区的卢女士半年的产假在9月份即将结束,最近一段时间,她在家附近物色合适的托育机构。据她讲述,由于夫妻双方的老人家在老家都还没退休,自己也不想全职带孩子,所以就想到把孩子送去托育机构。“可是小区里开设的四五家托育机构,我都觉得不合适。”对于她来说,关键是看得上的托育机构价格太高,价格便宜的托育机构实在接受不了那样的环境,不放心把孩子送过去,“我现在真的在纠结,我是不是全职在家带孩子会好一些?”

  与卢女士有同样纠结的家长不在少数,家住天河区的王女士最近也被高昂的托育费吓退。作为一个职场妈妈,王女士不敢轻易辞职,毕竟孩子各方面的花销摆在眼前。孩子一岁半时,婆婆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帮忙照看孩子,而孩子要到3岁才能上幼儿园。王女士白天只能找托育机构帮忙照看孩子。

image.png

  王女士去家附近的托育机构进行考察,有一家每月收费5000元的机构在环境、课程、师资等方面都让她比较满意。但是她自己一个月收入税后只有8000元,夫妻俩每月的房贷月供要1.5万元,加上托育费,每个月2万元的硬支出,她和先生两人的工资基本要“月光”。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市场上公办托育机构数量较少,主要以民办私立托育机构为主。从价格上看,民办托育机构也可分为高中低三类,高端托育机构价格往往在每月8000元—1.5万元左右;中端托育机构价格在3000元—5000元左右;低端托育机构价格在2000元左右。


  尽管托育机构的市场需求旺盛,但家长对价格的承受能力有限,这也是托育机构招生难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位于广州海珠区的贝安斯国际婴幼托育中心罗马家园校区园长郑晓群告诉记者,该机构2019年下半年才装修好投入运营,没多久便遇上疫情,“这对托育机构简直是毁灭性打击”。

image.png

  郑晓群坦言,以他们园为例,前期装修投入有200多万元,每个月租金要9万多元。该中心日托平均每个孩子收费4000元左右。郑晓群说:“每个月扣除租金和人力成本,基本上收支平衡,如果当月招生不理想,一不小心就亏本了。我们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


  一家托育机构老板直言:“这行没想象中那么赚钱。除去各项支出,有时我连自己的工资都赚不到。”

好老师稀缺

 广东省婴幼儿照护与早期发展行业协会调查显示,选场地难、办证难、师资缺乏、营运成本重等各种制约性的因素,严重影响着社会托育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这其中,用地问题尤为突出,在人口密集居住的社区,因为土地用途受限或不能达到办园要求,无法开办机构,从而满足不了社区家庭婴幼儿托育需求。

image.png

  好老师的稀缺也成为行业良性发展的掣肘。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外艺”)早期教育教研室主任冀秋阳在调查中发现,师资是家长择机构时最担心的因素之一。当前,整个托育行业存在着教师任职资格不统一,从业人员无需特别资质,上岗前由早教机构自行培训的问题。资格认证类型多样但专业化程度低,教师实践经验少,新手教师占多数。早教专业毕业或接受育婴师培训的教师不足10%。很多早教机构无法招聘到专业培养的师资,往往培训应聘者一至两个月,就让他们匆匆上岗。




分析专业师资匮乏制约托育事业发展


      托育要实现“善托”,离不开优质师资的培养。记者了解到,我国婴幼儿照护人才培养已初步建立起从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的体系。考虑到托育的发展需求,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中进行了专业调整,中职教育阶段在“幼儿保育”专业基础上新增了“婴幼儿托育”“母婴照护”专业;高职教育阶段则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更名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名称则为“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尽管从中职教育到应用型本科不同的培养层次打通,但真正开设早教专业的应用型本科寥寥。可以说,当前针对3-6岁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相对成熟,人才培养体系从中专覆盖至博士,但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专业仍集中在专科层面上,所以针对0-3岁婴幼儿的师资培养有限度。


image.png

  

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看似都是照顾学龄前儿童,但专业差距并不小,甚至可以说,早期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冀秋阳说,在早期教育专业中,医教结合是专业设置的一大特色,婴幼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发展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都会成为专业课程内容;此外,由于0-3岁宝宝还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早教老师还要有些“看不见的素养”,比如耐心、爱心、对婴幼儿情感的识别和呵护等等。

  广外艺学前教育学院下设的早期教育专业主要培养0-3岁婴幼儿师资,2016年开始招生,如今保持着每届2个班、100人的招生规模,2019年首届毕业生达到100%的就业率,几年来,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都进入早期教育领域,当中的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行业的佼佼者。即便如此,根据广东省婴幼儿照护与早期发展行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广东省婴幼儿托育机构总数为4525间(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机构总数相比,悬殊巨大。


  “专业托育师资的匮乏将成为制约广东乃至全国托育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冀秋阳说。


  与此同时,一批批新的学校将在早期教育上发力。今年9月,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迎来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首批50名学生。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负责人席小莉说,这个专业的定位就是要利用学校学前教育的优势和专业大背景,来培养能够服务于0-3岁婴幼儿,甚至是托育机构管理的整合型、综合性人才。

image.png

  今年招生虽然满档,但席小莉发现,相较于学前教育专业,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受欢迎程度并不是最高的:“我们现在第一批招生的规模也不大,但是入口的问题其实更多是在出口,如果出口好的话,用事实说话,入口可能就不成问题。”




编辑 | 粤婴协林
来源 | 羊城晚报(文章节选)